中新網1月5日電 日本明仁天皇在新年之際發表感言稱,日本應該借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,藉此機會好好學習以“九·一八事變”為髮端的那場戰爭的歷史。對此,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5日發表社論稱,日本必須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環境,日本朝野必須認真聆聽明仁天皇肺腑之言,勿再偏離歷史的正軌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,當年參戰的各國都會舉辦大型紀念活動。因為戰後所奠定的地緣政治格局,早發生地殼式的變動,環繞著二戰歷史的外交博弈,恐怕將會加劇。日本明仁天皇在元旦發表感言,也提到了日本反省二戰歷史的必要性。他更罕見地表示:“我們有必要藉此機會,徹底學習滿洲事變爆發的歷史。”
  明仁天皇所謂的“滿洲事變”,指的是1931年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製造事端,藉機占領沈陽的“九·一八事變”。當時的日本內閣與國會無力阻止軍方的違法冒進,民選政府在事變後就越來越被鷹派軍人邊緣化,種下了1937年“七·七事變”全面侵華,以及1941年偷襲美國珍珠港,最終於1945年廣島、長崎遭原子彈轟炸,被迫無條件投降的惡果,戰爭導致亞太地區數千萬軍民死亡。
  二戰後全球冷戰,使得不少歷史遺留問題無法妥善解決,包括明仁天皇的父親裕仁天皇,當時作為日本最高實權者允許軍人侵略的責任,以及日軍在占領區的各種屠殺平民、虐囚、強迫婦女當軍妓(慰安婦)、搶奪等暴行。諸多參與侵略決策的日本戰犯,在美國的默許下重返政壇,造成戰後的日本政府,一直否認甚至企圖篡改侵略歷史。至今在日本國內爭議不斷的修憲問題,是同一病源的最新癥狀。
  日本在戰後的建設和發展,一度是東亞地區乃至世界的楷模。經濟增長不但惠及全民,也促進了本區域的繁榮。但是,日本政府對待自身侵略歷史反覆曖昧的態度,反而削弱其欲恢復國家尊嚴的努力。修憲問題之所以在內部莫衷一是,在國際上引發猜忌,根源都出在其不願正視歷史之故。
  “和平憲法”固然是美國所強加,但對照其侵略的惡行,以及在戰後促使日本專心和平發展,摒棄軍事野心,均不乏正面的歷史作用。深受其惠的日本民眾因而態度慎重,對比安倍晉三政府在修憲課題上的躍躍欲試,大多仍然持保留立場。而受日本軍國主義禍害最深的中韓等亞洲諸國,自然也對在侵略歷史問題上顧左右而言他的日本政府,試圖打破“和平憲法”制約的做法,倍覺警惕和不安。
  在軍國主義者奪取權力前,日本在1910年代至1920年代曾一度經歷生機勃勃的民主政治。不幸的是,在進入了裕仁天皇的昭和時代,軍人干政日甚,甚至暗殺內閣大臣,社會逐漸軍事化,最終走上了軍國主義歧途。殷鑒不遠,日本必須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成就與和平環境,勿再偏離歷史的正軌。
  在發表日本必須反省歷史的感言之際,明仁天皇伉儷身體力行,計劃在今年4月不辭勞苦,前往飛行距離五小時的太平洋島國帕勞,悼念二戰死難者——超過一萬日本軍民當年陣亡在那裡。明仁天皇在慶生記者會上說:“為了不讓已經去世的人白白犧牲,我們將繼續努力把日本建設得更美好。這不僅是作為戰爭存活世代的應盡義務,也是對未來的責任。”日本朝野必須認真聆聽這肺腑之言。  (原標題:外媒:日本須聆聽天皇肺腑之言 勿再偏離歷史正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r86wrguz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